close

羅1:10-12「在禱告之間常常懇求,或者照 神的旨意,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裡去。因為我切切地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

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      

  在第三次旅行佈道中,歷經以弗所暴亂後,保羅在哥林多住了三個月(20:1-3),期間寫下了羅馬書,向羅馬教會表達自己欲前去與其合作的意願(1:10-15;參徒19:21),並希望以此為進一步向西宣教的據點。因為羅馬城是當時世界的中心(1:8),作為向猶太人以及外邦人傳福音、普世宣教的基地,再適合也不過了!

 

  透過向羅馬教會的問安,保羅表明自己使徒的身分,以及從基督所領受的職份,就是叫萬民為祂的名信服真道(1:5),以此來說明自己與他們合作的適切性。不但說之以理,保羅也提出自己不住地為羅馬弟兄姊妹代禱、感恩,對他們的情感、用心,有神可鑑(1:8-9)

 

  最後,保羅直白地說明,自己十分渴望去羅馬把一些屬靈恩賜分給他們,使教會蒙祝福、被堅固(1:10-11,見註1),彼此的信心同得激勵、安慰(1:12),以及在他們當中得果子(1:13)。然而,這條路並不如他所願的那般平坦、順利,以至於保羅在寫此信之時,仍未能成行[2]

 

  僅管屢次受阻攔,僅管遭受誤會,甚至被逼迫,保羅去羅馬分恩賜、堅固教會、激勵彼此信心以及得果子的心志,從未衰退反而更迫切,以至於身上帶著鎖鍊也要去。在為羅馬教會的禱告中,可以看見他事奉神的全心全意,以及欲以羅馬為普世宣教中心的洞見

 

  這條看似不順,卻能令保羅與羅馬教會同得安慰的道路,是透過他不住持續的禱告,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反觀今日教會裡的禱告,多半是為教友的病痛、缺乏與困難,或僅僅為自身的佈道、短宣活動祈求,少數為宣教的禱告,也是一次性轉載一些宣教士、機構的代禱事項,缺乏與會眾的情感連結

 

  盼望我們能從保羅這位偉大的神學家、宣教士身上學習:我們的禱告中需要有以宣教為中心的世界觀,有對宣教工場的深切關懷,有對神所託付職分的全心全意,有建造堅固教會的明確目標。如此,這條路上雖然艱辛、坎坷,我們必能與祂的教會,同得鼓勵安慰

 

[1] 1:11得堅固­­­」,有指人把雙腳穩固地踏在馬蹬上,無論馬如何蹬跳,都能穩穩地坐在馬背上,不被摔在地上之意,可引申為「被支持站立得穩,而能在危難中致力於某件事」。

 

[2] 在寫了羅馬書約4年後,保羅因為上告凱撒皇帝而被押解到羅馬(28:14)。雖然羅馬教會熱情出來迎接他(28:15),當地猶太人首領也沒有收到任何從耶路撒冷公會來對保羅的毀謗,而對他有偏見(28:21-22),但是猶太人仍無法明白神的救恩,是要透過人的信心而非傳統,臨到猶太人以及非猶太人(28:23-29;參羅1:16-17)。這正是保羅在羅馬書中的重點,從基督耶穌身為神兒子的特殊啟示,來重新詮釋猶太傳統中的救恩:因信稱義,而非因遵行律法稱義。

 

[後記]

   回到卡加利的隔天,適逢加拿大國慶日去班芙公園一日遊,沿途景色美不勝收。當夜夢見在城堡飯店下,抬頭仰視十分宏偉壯觀,並得到一個訊息,我們夫妻正在尋求是否前去事奉的教會,將要被建造成為宣教的基地、堡壘。

 

  隔天早晨讀到這段經文,想起前一天旅途中,看到有人在路上騎著一匹馬,很快地從眼前跑過去,那騎士在馬上的英姿,正好呼應經文中「得堅固」的意涵。

 

  神真的很奇妙,並沒有直接回答我們是否要去那間教會事奉,而是讓我們看到祂對那教會的心意,以及她在建造過程中,「得堅固」的需要。神似乎在反問我們,看到那教會將被建造的規模以及需要,我們心中是否有如保羅那般的迫切與渴望?

 

  主啊,祢知道我們的心,願祢引領我們走在同得安慰的道路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niel 的頭像
    Daniel

    恩慧之路

    Dani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