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關於天氣衝擊”weather shock”
移民到加拿大來,氣侯是第一個面對也是最大的衝擊。若說是溫哥華那還好,氣侯比較像台灣高溫多雨,所以比較沒有適應上的問題。可是我們這草原三省,有名的乾燥和冬天漫長,就比較有苦頭吃。
乾燥第一個出現的特徵就是常流鼻血,我剛落地的兩週幾乎天天都要流。然後就是全身奇癢,我倒還好,只要養成每天固定擦乳液的習慣就緩解了(住這裡的必備基本動作),但是我老公卻一直難以適應每天癢到睡不著抓到破皮,直到幾個月後終於找到合適的、二十四小時長效保溼的乳液,才終於過了這一關。
最可怕的,是冷。這裡的冬天很長,十一月左右開始下雪,約至四月雪才化,要整整半年。冷的效應有好幾個:包括人的動能活力改變、隔離感、體態改變、飲食習慣改變、還有就是要注意冬季的憂鬱症。
雖然房子裡有暖氣,甚至是房裡就另外加裝個人的暖爐,可是冷對人的影響就是無時無刻的。首先人的活力大幅度下降,冬天冷特別好睡,早上常常不容易爬起床。就算是起床了,也常常賴在床上全身包滿棉被才舒服,不然就會冷得受不了。精力喪失、活動力明顯降低…下雪也會容易讓人不想出門。出門那種全身包緊緊的大陣仗啊…一直要到有了自已的車子了,才會稍稍暖解。出門少,外面死氣沉沉的風雪總是單調又白涯涯的一片,若是沒有強迫自已要出門走動或是有固定在上班的話,很容易就關在家裡那裡都不願意出去,這樣也很容易悶出病來的。
跟著冷天氣的,就是飲食。因為冷,很容易就常吃火鍋、常喝熱巧克力等來加強防寒,加上少動,動不動就用車代步(大部分的人不會在零下三十、四十度在外頭運動或是走路的啦…除非真的沒有選擇)所以體脂肪大量地屯積。幸好這裡是陽光城市,一年至少有三佰三十多天的陽光(不過冬季的陽光不會帶給你任何溫暖…),所以只要有固定沐浴在陽光下,比較不會有冬季憂鬱症的問題。
即使如此,新移民仍然是憂鬱症的高危險群。渡過了凡事新鮮的第一個階段之後,緊接著面對的就是很現實的問題。各種生計問題都要解決,一切從新開始,更別提語言的障礙和有苦難言的隔核,很容易使簡單的一個接電話或是看醫生這種日常的生活瑣事都變得異常地困難和有挫折感,進而造成長期的失落感。這是比較危險的情況。
不論人的條件如何,移民都是件辛苦的事,特別是在前三到五年。以為單身或是單親來這裡比較辛苦嗎?其實夫妻一起來的照樣有困難。以為英文好一點的人就比較沒有問題嗎?其實不論語言如何,一樣有適應上的難點,要走過的路是一樣的!
我認為要渡過這段前期的適應,儘快地交上好朋友,建立起支持系統,是很重要的事情。當然要相互幫忙,讓友誼走得長遠,有了朋友群和在地的連結,要稱這個國家為“新家”,也就不會是難事了。
不論如何,新的生活總是不易,讓我們一起相互勉勵!